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

京津冀中心简介-五个协同-900.png


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(简称“中心”)是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,致力于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为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重大战略支撑作用,形成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、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极。


中心坚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枢纽节点战略定位,坚持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、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战略目标,坚持从科学到技术转化核心功能,坚持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、发展原始创新和服务“颠覆性技术创新”“卓越工程师计划”“京津冀协同发展”国家战略的“1+3”核心使命,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,培育专业平台、研发原创技术、培育新兴产业、培养创新人才,加快形成大学“育种”、中心“育苗”、企业“育材”、区域“成林”的“有核无边”协同创新格局。




建立全球创新网络,拓展前沿学术能力。依托北大、清华、北航、北理工、南开、天大、河大等共建大学和与斯坦福、密西根、康奈尔、美国西北、牛津、剑桥、UCL、帝国理工、港大、港科大等世界名校组建前沿实验室,聚集世界一流科学家,及时根据前沿科学最新进展布局具有引领性的前沿技术,以抢占未来创新制高点。


三元耦合协同攻关,强化技术加速能力。实行“专业研究所—产业协同创新中心—创新基金”三元耦合机制,实现创新接力和加速。自建的专业研究所(院)与大学联合提出有产业化潜力的原创性、颠覆性项目建议,由按产业领域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评估,创新基金市场化决策和领投,政府自动配套资助。专业研究所(院)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任务需要,与大学教授组成多专业联合攻关团队,开展中试和产业化。


整合社会经营资源,提升产业培育能力。通过“我创新你创业计划”,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高水平运营团队,以成果入股共同组建创业企业,培育产业新生力量。通过“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工程”,将成果以技术增资或许可的形式注入已有企业,优化其技术基因和加速发展。通过“龙头企业整合创新工程”,与京东方、海尔、联想等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和实施产业化,培育产业集群。


加速颠覆性技术创新,开创战略性发展格局。发挥科技自立自强“特种兵”作用,与全国优秀项目组织单位、一流高校、著名研发机构、高端风险投资基金等共同组成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体系,多渠道、开放式发现潜在颠覆性技术项目,中心集中评价和择优推荐,立项后持续跟踪服务、动态优化,取得阶段性进展后滚动支持,加速培育引领未来和突破“卡脖子”难题的核心技术。


深化创新教育协同,培养知行合一人才。采取“双课堂、双导师、双身份、双考核”模式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,学生在大学学习专业理论课,在中心学习创新创业课和以真实项目为基础组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,大学学术导师、中心创新导师联合指导,学生参照全职人员获取报酬并分享成果转化收益,在理论成绩与实战效果达标后授予学位,毕业后持续参与项目发展,延续技术血脉,强化技术传承,加速技术演化,提高转化成功率。


专业产业耦合联动,促进区域协同创新。构建“创新链—产业链”耦合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。本部按照“专业”维度建设研究所,组建高精尖的工程技术团队,并与国内外一流大学联动形成一流创新链,研发原始技术,培育颠覆性技术,培育新兴产业。天津、河北按照“产业”维度建设技术创新中心,与领军企业联合规划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,依托本部专业力量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,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接续推进产业化,促进产业升级。


目前,中心与约20所全球一流大学建立了官方合作关系,组建了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及产业化基地。聚集了100多名世界一流学者,组建了200多人的高水平的专职工程技术团队,每年实施约50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研项目,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约50人,产生了一批标准性成果,培育了一批高成长性企业,初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基地。

职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