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成果丨以肿瘤干细胞高表达的IgG为通用靶点的肿瘤抗体药物研发


开创全球肿瘤靶向+免疫治疗的全新技术路线
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,尽管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获得突破,但由于肿瘤特异性靶点严重匮乏,只有约20%的患者可从先进的靶/免治疗获益,即80%患者不得不沿用经典的手术及放化疗。经典的手术及放化疗都不可避免发生肿瘤复发、转移及耐药,由于肿瘤复发、转移及耐药是肿瘤干细胞生物学行为,而目前尚无针对肿瘤干细胞靶点药物,一旦发生肿瘤复发、转移及耐药就无药可医。在"颠覆性技术创新"重点专项支持下,广州艾赛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成功开发出以90%实体瘤的肿瘤干细胞普遍高表达的IgG为通用靶点的肿瘤抗体药物,将目前肿瘤靶/免治疗的获益率从20%提升至80%以上,具有对肿瘤适应症广、安全性强、抑制肿瘤耐药/复发/转移以及靶/免治疗双重效应等优势,为肿瘤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原创性抗肿瘤新药,是国际上首款兼具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药物。
目前,项目成功突破人源化SIG抗体产业化关键技术,通过细胞株构建与优化,人源化抗SIG抗体(商品名:SIG001)稳定表达量可达7g/L以上、遗传稳定性超40代的高产细胞株,远超预期指标。在此基础上,完成了200L中试及500L GMP规模生产,建立了完整的生产工艺体系,所产药品纯度超过99%,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临床试验的要求。临床前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:该抗体肿瘤抑制率超70%,LD50>>200mg/kg,药代参数优异(CL=0.00814mL/min/kg,Vss=0.0806L/kg),显著优于同类抗肿瘤药物。
在临床前药效学研究中,除了证明SIG001对鳞状细胞癌具有明确的抗肿瘤效应,同时利用CDX、PDX及类器官模型同样证明SIG001对胰腺癌、结直肠癌及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效应,故而可以支持本项目提交临床试验时将适应症范围扩大至“晚期实体肿瘤”。近日,项目已经完成全部的临床前研究实验部分工作,并开始撰写临床申报材料。预计于2025年8月份与中国药监局进行临床申报沟通,9月提交正式临床试验申请。
让理论创新真正造福患者
广州艾赛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首席科学家邱晓彦教授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长聘教授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导师。作为免疫学领域的权威专家,邱教授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工作中偶然发现开始,追踪至今,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非B细胞可以产生免疫球蛋白(Immunoglobulin, Ig),突破了免疫学经典理论,这一重大发现曾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医药界十大新闻之一。通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,邱教授不但发现非B细胞来源的Ig(non B-Ig)具有抗体活性及迄今未发现的细胞生物学功能,还发现non B-Ig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,其中一些致病性Ig有望成为疾病治疗新靶点及新型疾病标志物,在学术上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。在该领域累计发表SCI论著60余篇,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及国际专利11项。
2020年,邱教授创建广州艾赛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,致力于将non B-Ig研究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进行临床转化,开创性地开辟了以多种实体瘤肿瘤干细胞普遍产生的、具有独特唾液酸化修饰的IgG(Sialylated IgG, SIG) 为全新靶点的抗肿瘤靶向治疗的全新赛道。目前,广州艾赛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深圳元山创投的风险投资,并在交割后一年获得了元山创投LP的追加投资,在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,受到国内外学术界、医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。在“颠覆性技术创新”重点专项的支持下,邱教授团队基于唾液酸化IgG(SIG)靶点开发的抗肿瘤抗体药物已突破关键临床前研究阶段,展现出突出的治疗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。